從新聞廣播到體育競賽,從商業銷售到非營利組織,到各領域名人 - 每個人都在線上播放直播視頻。抖音跟臉書直播是此類方式曝光的的首選方法,因為它們讓品牌商可以直接跟粉絲溝通。
而在經營品牌的初期,必須要建構屬於自己的基本觀眾,因為這麼多直播主心中知道,少了穩定的基礎觀眾群體,這個直播將不吸引人駐足觀看。
我們給你購買Facebook直播人數的重點提示:
幫自己的直播買粉絲觀看人數是許多成功直播頻道初期的策略,頁面上跳動的觀看數據,可以讓直播主炒熱氣氛,當你在講解產品時,對於初期踏入直播領域的商家,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行銷策略;而直播老手更能透過這樣的操作,強化網友的信任度。
你要知道直播沒人氣可能會使當次直播草率收場,提升直播線上人數令直播主持人充滿熱情,無論是自然流量或購買人數,都比較有繼續成長的可能性!
在您的手機上打開Facebook App幾個步驟您的直播就開啟了,高人氣粉絲專頁有足夠粉絲上限觀看,新加入的直播主很能沒有粉絲群觀看直播影片,我們不建議超高人氣的直播主購買直播人數,因為你們的線上人數已經夠多,受眾夠精準,但對於開始經營的直播臺,沒人氣等於難以成長,能在每次直播衝高直播人數,吸引觀眾觀看影片有更多可能性。
下單前需知:若有任何問題,請先詢問LINE客服
刷直播人數的3大特色
#1 可包月,可即時提供直播流量的自助平臺
專屬系統供應每月大量直播臺大量直播人數支援,想用就用!24小時系統支援,享受整個月天天開直播天天有人數的好服務。
我們給您灌的直播人數成本低且固定,讓您剩下的預算可以做更多活動、宣傳、促銷,進行針對消費者的各類行銷活動,為長久的忠實粉絲奠定堅實基礎。。
#2 直播人氣奠定人氣
上網看直播,一個直播有5000人,另一個直播只有5人,您會選擇看哪個直播?當你啟動系統後,開臺後人數就會逐步提高,人數達到數量後開始穩定停留,人數不爆衝、不會急速掉落,這樣的穩定人氣幫直播主持人無後顧之憂進行直播。
#3 購買直播人數有風險嗎?
但您不必擔心直播臺有被關閉帳號等的風險,因為這單純是導入流量,不對臉書或是抖音帳號本身造成傷害。若遇到Facebook或是臉書更動它們直播系統程式,可能發生短暫時間直播人數服務無法正常運作,我們都會協助更新演算法,不讓您的權益受損。
多次使用:即時付款,直播人數自動逐步上線,不會有延誤,您愛什麼時候直播都可以。
穩定提升:進一步改進的人數上升速度,正常狀態下人數不爆衝、不急速掉落。
超快啟動:當下買當下用,及時派上用場。
LLIVE455CEFE5VE |
買蝦皮Shopee觀看人數包月,提供直播人數購買灌水網路行銷服務
開直播提高人氣的方法: 灌YouTube觀看人數
1、要想更多的粉絲進入直播間觀看直播,首先要設計好直播間的封面和標題。
用戶選擇進入直播間,第一眼就是要看封面和標題,是不是能夠吸引他。大家在設置封面和標題時可,以使用主播個人寫真、道具,也可以是主播和直播間產品合影,利用誇張的肢體語言等,充分利用使用者的好奇心理。
2、平時要儘量參與官方活動,增加曝光率。 抖音在線衝直播人數包月
保證帳號視頻或者直播的頻率次數,增加活躍度,讓用戶知道你一直都在。也可以借助官方推助流量補補和海淘流量增加直播線上人數。
直播前,在朋友圈或者qq群進行宣傳,讓朋友觀看直播,幫自己增加人氣。 TikTok買直播人數包月
3、用戶進入直播間後,要想辦法留住他們。 Facebook灌觀看人數
直播內容尤為重要。現在早已經過了靠顏值和尬聊的直播內容就可以吸引觀眾的時期,主播們要儘量有針對性地去設計一些優質的直播內容。
平時要多看那些成功的播主直播,吸取經驗,多積累可利用的直播話題,慢慢的,使用者就會主動參與進來,直播人氣自然會得到提升。
4、巧用引流工具。 抖音在線灌觀看人數包月
引流工具就是我們常說的補單,很多人對補單不以為意,認為為了面子去增加不存在的直播人數沒必要,實際上如今補單平臺那麼多,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效應叫羊群效應。很多人進直播間,目的都是圍觀紮堆。 衝蝦皮Shopee觀看人數包月
所以當你的直播間人數增多時,很容易引起跟風效應,吸引更多的人來直播間觀看。這裡我建議大家可以先使用一下免費的工具。
5、多站在粉絲角度思考。 YouTube在線衝觀看人數包月
與粉絲相處不能限於自己的看法,多數時間站在粉絲的角度去思考。
不少的主播嘴上說著把粉絲當作“家人”看待,能做到的少之又少,一開播就要禮物,聊天不回,點歌不唱,這樣做終究是曇花一現,都不是長遠的做法。抖音買直播人數包月
為你打造成功職場的B計劃 當現有工作失去魅力或不存在時,“B計劃”可提供即刻令人興奮的機會。如果你在考慮改換職業,那么對你來說,目前的工作就存在不適合因素。確定那是什么,你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你一直想要改換自己從事的行業或崗位?你總希望自己曾做過別的事情,曾住過別的地方,曾效力于另一種組織?那好,現在除了夢想,還須行動! 位于波士頓的生涯管理/新職介紹機構德雷克……比姆……莫林公司(Drake Beam Morin)稱:如今,異常緊張的勞動力市場讓企業越來越愿意考慮接受轉變職業生涯的求職者。但是,就算你并未做好縱身跳槽的充分準備,也可以現在就開始籌劃,因為你無法知道自己當前的工作會持續多久。埃爾沃德……查普曼(Elwood N. Chapman)在其《Be True to Your Future》一書中所稱的“B計劃”,也就是某項精心構思的策略,旨在“當現有工作(A計劃)一旦失去魅力或不存在時,可提供即刻令人興奮的機會”。 不管你的職業生涯變動是自身的選擇,還是為情勢所逼,成功的轉換取決于一系列步驟: 1.不要讓想法把你嚇住。查普曼寫道,每個人在開始思考并談論“B計劃”時,都會感到害怕。他們怕危及自己當前的職位;他們害怕自己可能會疲于奔命,或花費大量金錢接受教育。但大多數企業認識到,經理人必須為可能出現的變化做好準備。有些企業甚至稱,探索職業生涯另外路徑的人,在其現有工作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給職場帶來新氣象。因此,如果這些企業聽說某位經理投入個人時間進行自我發展,只會對此表示歡迎。 至于搬遷、報酬減少,以及跟生涯轉變有關的教育要求,這些都悉聽尊便。B計劃是你制定的,如果你不喜歡,大可不必去做。 2.思考自己當前的工作有何問題。有時候,人們從事著完全不適合自己的職業。德雷克。比姆。莫林公司的職業介紹顧問帕米拉……庫珀(Pamela Cooper)就曾處于這種情形。她發覺,每天早上去上班讓自己惡心。庫珀說,所幸的是,大多數經理人未等職業環境對自己造成如此顯著的生理影響,就已經將其擺脫。但是,如果你在考慮改換職業,那么你目前的工作就存在(對你來說)不適合的因素。確定那是什么,這樣你就不會重犯同樣的錯誤。 3.想象自己的“夢想工作”。有些人心中已經有了想法,有些人卻沒有。如果你不滿意現狀,但卻不知道自己想做別的什么,庫珀建議你詢問自己喜歡當前工作的哪些方面,或者喜歡先前工作的哪些方面。通過腦力激蕩尋求答案,能幫助你了解自己熱愛什么——而回過頭來,這能引發出有關理想職業的見解。你大體對什么領域感興趣?你能否在那些領域中確定具體職責?是否有特別感興趣的職責? 4.通過在勞動力市場搜尋明確愿景。高成就人士公司總裁兼廣播節目“純粹關系”主持人杜菲。斯賓塞(Duffy Spencer)博士說,我們都可能夢想有完美的工作。但在太多時候,我們的夢想跟現實不符。我們想象中的工作可能根本不存在。就算它確實存在,工作市場的研究可能顯示,該工作報酬微薄。但斯賓塞說,早在你考慮報酬和職位空缺等事情之前,就必須確信自己真正想要這份工作。 5.弄明白自己的考慮重點。跟理查德。維德梅爾合著《In Transition:From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Club of New York's Career Management Seminar》一書的瑪麗。林德利。波頓(Mary Lindley Burton)指出,任何市場研究都應該特別關注對你來說最關鍵的事項。例如,要是你看重工作與家庭兼顧,你或許就要避免每周必須工作60小時的工作。波頓還建議人們質疑自己對工作與工作市場的假定。例如,有些人可能認為,從企業轉行從事學術將會讓他們處于更加輕松友善的工作環境,但實情往往并非如此。 6.實施獲取信息的訪談。先前就職于馬里蘭大學MBA職業中心,目前擔任美國國際管理協會全球最佳實踐顧問的米克……金提(Mico Zinty)建議,經理人應當安排信息性訪談,以便就自己認為想要的工作了解更多情況。每種工作都有弊端,經理人應當跟從事此類工作的人士交談,以發現其負面因素。詢問諸如此類的問題:通常一天做些什么?在確定自己的工作內容并安排工作日程及進度方面,你有多大的機動性?你有多少時間規劃自己的工作?你的職位是否需要長時間工作并大量加班?金提稱,你還得核查職位所需要的技能與能力,以了解該職位對自己的合適程度。 7.互聯,互聯,互聯。波頓建議經理人列出“自己認識的每一位負責人”,并聯絡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工作的人士。她指出,如今的商業文化允許開展這樣廣泛的互聯活動。比如說,5年或10年前,聯絡自己大學校友錄中的相關人士似乎顯得唐突,但如今已經不足為奇。而且,信息性訪談可為你的聯系網絡增添新人,他們可能幫助你追求自己的“夢想工作”。查普曼認為,你必須成為“職業信息磁石”,不僅跟你感興趣領域的人士單獨會面,而且參與集體活動,以了解該領域正發生什么變化,你可能擔當什么角色。 8.確定改換工作的利弊。你在創建“B計劃”時,應該有一份工作,哪怕只是“臨時”工作。要是失業怎么辦?斯賓塞建議人們接受任何現有工作,同時制定理想工作計劃。如果你在職,她鼓勵你保持現狀,并建立矩陣,權衡改變的利弊,從而評估自己的當前狀況。比如說,假定你正在考慮離開商界成為教師。從有利的方面來說,這樣做你或許會感到更充實。從不利方面來說,可能會薪水大減,還必須重返學校取得認證。某位財務經理最近從紐約市的一家公司離職,賣掉了自己在新澤西州的房子,搬到自己位于緬因州的夏季房中,成為了當地校區的財務經理。在58歲那年,他為一家正經歷重組壓力的公司工作,他認為這種改變滿足了自己向往更簡單、安全、充實生活的長期夢想。對他來說,為此付出犧牲是值得的。 9.獲取你所需要的一切培訓。金提建議進行自我測評,以更充分地鑒識自己的技能與能力。如果“B計劃”要求具備新技能,你就必須清楚如何彌補欠缺。你必須著手實施家庭自學計劃或在當地大學報名參加夜校課程。 10.能夠展示自己的價值。“B計劃”在此時開花結果——如果你想要如此。你的計劃可能讓你擔當現公司中的另一個職位,也可能讓你另謀高就。波頓說,無論哪種情況,你都必須讓通過面試決定 是否給你“夢想工作”的人內心確信,你有能力做出轉變。金提說:“光對未來雇主說‘我一直想要成為……’是不夠的。在爭取‘夢想工作’的面試過程中,你必須通過有效方式說明自己適合——也就是自我營銷。”波頓建議人們事先預想自己會被問到的幾類問題,準備好回答,以說明過往職業背景或志愿領導如何賦予自己關鍵技能。比如說,早先某份工作可能不包含預算職責,但你可以提到自己在志愿團體中擔當某個管理資金的職位。 一位女士的職業生涯轉換 帕米拉·庫珀是德雷克·比姆·莫林公司的新職介紹顧問,她是幫助經理人做出重大職業轉變的權威人士。她所憑借的不僅是自己的資歷,還有她的親身體驗。 她在獲取心理學學位后不久,就成為了康涅狄克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在賓州念大學時,她沒有對職業生涯多加思索,但她喜歡教學,覺得教授職位自然適合自己。實則不然。該職位包含一大塊研究工作,而她在這方面并不擅長。“我就像方頭釘碰到圓口孔。”她說。她教了3年書,最后承認自己不適合那份工作。跡象再明顯不過:有一天上班途中,她不得不停下車來嘔吐。 她對工作中自己喜歡及厭惡的因素進行了一番思考——她尤其喜歡跟人打交道——隨后,她決定在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尋覓職位。經過1年學習,加上花費一些時間提供免費咨詢,她得到了一個初級人力資源職位。6個月后,部門經理離職,她接替經理職位,并一路升遷。 后來,她離開那家公司成為全職母親。該公司正在裁員,請她來指導決定。“我解聘的最后一個人就是我自己。”此時,請來指導新職介紹的公司跟她取得聯系,提議由她來分包工作。但是,當她和丈夫收養了兩個俄國小孩后,她又一次必須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出選擇。 1年過后,她回到那家新職介紹公司,每周工作4天,經常在家辦公。她說,自己對新生活非常滿意。 哪些習慣有助于你職場成功 職場生存的中庸之道 給職場工作人士的十個讀書建議分頁:123
你到底在選擇什么 文/喬蕾 馮唐說過,一個人每年要寫4篇文章。我不能夠再同意。但一年過去,你寫過多少?140字的微博若干年后倒是可以繞地球好多圈。你自己說,我這一年要看10本書,要走幾條路,要看大山大川,要實現夢想。但一年過去了,書你買了10本,從未翻過;從你家到公司走了很多次路,甚至都不愿意去健身房跑跑。大山大川是你電腦的桌面,關于夢想,有時候,就是你的一個夢,你再去想一想,或者買張電影票看看《中國合伙人》。 有人說,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有人說,我要過平凡的一生。這都不錯,因為成功對于每個人的定義是不同的。但這真是你要的嗎?我們今天有個老師說了,要么甘于平凡,要么追求極致,無需苦悶和哀怨。但人生就是如此,我們往往在平凡中向往人生的跌宕起伏,在繁忙追夢中又迷戀那丟失已久的平凡。微博上關于北京和麗江的段子都傳得讓人想直接刪除,對于我來說北京和麗江的區別不在于什么文藝范兒,而在于高房價和我生活是否方便以及有沒有一個和我走過一生的人。顯然,在北京,我連一個窗戶也買不起,在麗江,可能會有人,有房子,但或許每個晚上都不一樣。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而你在選擇什么? 人們都在說心靈雞湯不靠譜。但什么是靠譜?你把心靈雞湯當飯吃當然不靠譜。你知道雞湯是怎么做出來的?殺雞,掏內臟,準備作料,慢燉,別人一生的精華你每天吃一小勺,吃膩了還說:這不是坑爹嗎?你當然營養過剩,你連想都沒想。關鍵是,這雞湯是人家寫給自己的,我們都還過去吃,吃完還批判一下,裝作自己很有深度和感覺。所以雞湯沒有了,又出現一個詞,叫做正能量。換了一個口味,我們又吃膩了,開始批判。然而,這些詞不都是大家自己想出來的嗎?什么公知、雞湯、正能量,不就是我們拿出來或稱贊或批判的靶子而已。不要說負能量就能激勵你,正能量就是假雞湯。你到底選擇什么?你到底思考的是什么? 我們都說人生要堅持,但我們堅持最多的就是自己的不堅持。我們因為微博上一個美好的文藝生活而變得討厭現在的日子,因為微信上人家的一個光怪陸離的多國派對,讓自己鄙視堅持很久的工作;因為一部電影,都去美國生孩子;我們向往著外面美好的一切,“圍城”在任何時代都是主旋律,但我們自己靜下心來想過你真正想要什么?你就這么討厭現在的自己?而未來的自己又有多大的把握呢?這得多大的恨啊。 你會發現人們永遠念舊,舊的事物大多帶著一絲淡淡的文藝和清晰。有時候看著自己的一些照片,配上“那些年錯過的大雨”,恨不得拿個花灑在自己頭上澆兩下,回到過去。而我更希望把熱水器開到最熱燙死你。過去那么好,為什么你不珍惜;現在不好,為什么過去不改變;未來的你是個夢,但若不努力,不堅持,希望就會是噩夢。為什么不現在立刻馬上去達成你夢想的那件事,成為你羨慕的那個人?不然只有羨慕嫉妒恨,哪怕是一種平凡,你要知道自己的選擇,不要幻化成無法企及的泡影,或許人生也就在后悔中支離破碎。 寫給糾結的你清醒,寫給雙子座的我自省。 人生是選擇的總和 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分頁:123
余秋雨:家住龍華 1988年12月15日。 我家住在上海西南角龍華。這是一個古老的地名,一閉眼睛,就能引出不少遠年遐想。但在今天上海市民心目中,龍華主要成了一個殯儀館的代名詞。記得兩年前學院宿舍初搬來時,許多朋友深感地處僻遠,不便之處甚多。一位最達觀的教師笑著說:“畢竟有一點方便,到時候覺得自己不行了,用不著向殯儀館叫車,自己慢慢走去就是。”蔣星煜先生立即安慰道:“它不至于只會就地取材。” 我素來是樂天派,相信可以把這樣的笑話輕松地說它幾十年。最近竟然病了,而且不輕,說笑話稍稍有點勉強。請了病假,把學院的雜事推給幾位朋友,又有點空閑讀文學作品了。昨夜讀的是霍達的《國殤》,才讀兩頁,紙頁就被淚水浸濕。他們也是中年,他們也是教授,全死了。 返觀自身,我有權利說一點他們的死因。單為一項工作奮斗,再累也累不死人。最痛楚的是生命的分裂。已經被書籍和學問鑄就了一大半生命,又要分勻出去一大半來應付無窮的煩人事。每件事都是緊迫的,無可奈何的,甚至是堂皇莊嚴的。于是,只好在敲門聲和電話鈴不會再響起的半夜,用涼水抹一把臉,開始翻開書籍、鋪展文稿、拆閱來信。這又是一個世界,自己正與各國同行征戰。從來沒有在這種征戰中認輸的習慣,那就捂住呵欠,用杯杯濃茶來吶喊助威。天色微明,過幾個小時又得去開會、談話。累?當然,但想想在軍墾農場拼命的當年,對自己身體忍耐力的自信又悄悄回來。鬧鐘響了,立即起床,全不理會病魔早已在屋角等待。 我今天不用上班,睡足了起身,提個籃子去買菜。菜場很遠,要走過古塔和古寺。身體不好,走得慢一點,多看看古塔和古寺吧。這地方實在是有年代了,連唐朝的皮日休過龍華時都有一種懷古感: 今寺猶存古剎名, 草橋霜滑有人行。 尚嫌殘月清光少, 不見波心塔影橫。 想著這么漫長的歷史,心氣又立即浮動起來,真想動筆。這一年我一直在《收獲》雜志上連載《文化苦旅》,想借山水古跡探尋中國文人艱辛跋涉的腳印。這項寫作被一個堅拒日久的行政任命阻斷了,但龍華真需要補一篇。那么蒼老的目光通視著一座近代都市的興衰,其中很有一些可說的話。哪怕是最浮滑的近代上海文人,他們的精神幅度也不能不往來于古老的歷史和現代的潮流之間。對這個課題研究得特別出色的是歷史學家陳旭麓教授,應該把他論中國近代知識分子人格結構和海派特征的文章,再找出來讀一讀。 買菜回來,趕快走進書房,陳旭麓教授的文章怎么也找不到,電話鈴響了,接來一聽,臉色大變。我又不能不相信神秘的超自然力量了。電話中分明說的是:“陳旭麓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今天下午2時在龍華殯儀館舉行!” 打電話的朋友特別叮嚀:“你家在龍華,很近,一定要去。” 在我的抽屜里還有陳旭麓教授的來信:“近來偶有空閑,到長風公園走走,自詡長風居士。” 但是,遺體告別儀式上的悼詞證明,陳先生根本沒有這般優閑。他剛剛到外地參加5個學術討論會回來,去世前幾小時還在給研究生講課,就在他長眠之后的今天,他案頭求他審閱的青年人的文稿和自己未完成的書稿,還堆積如山。 我自認是他少有的忘年交,但在吊唁大廳里,六七百人都痛哭失聲,連以前從未聽到過他名字的汽車司機們也都在這個氣氛下不能自持。他是一個在19年前死了妻子,親手把一大群孩子帶大的辛勞父親;同時,他又是100多位研究生的指導教師。他不斷地從家庭生活費中抽出三五十元接濟貧困學生,自己卻承受著許多中國知識分子都遇到過的磨難、折騰和傾軋。他對誰也不說這一切,包括對自己的子女和學生,只是咬著牙,一天又一天,把近代史的研究推到了萬人矚目的第一流水平。 他走了,平平靜靜。他的大女兒向來賓致謝,并低聲向父親最后道別:“爸爸,今天你的行裝又是我打點的,你走好,我不能攙扶你了……” 儀式結束了。我默默看看大廳里的種種挽聯,擦不完的眼淚,堵不住的哽咽。突然,就在大廳的西門里側,我看到了我的另一位朋友獻給陳旭麓先生的挽聯,他的名字叫王守稼。但是,他的名字上,竟打著一個怪異的黑框! 連忙拉人詢問,一位陌生人告訴我:“這是我們上海歷史學界的不幸,接連去世兩位!王守稼在給陳旭麓先生送挽聯后,接受手術,沒有成功。”那人見我癡呆,加了一句:“明天下午也在這里,舉行王守稼副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 我實在忍不住了。站在王守稼書寫的挽聯前,為他痛哭。就在剛才,我還在廳堂里到處找他。他,今年46歲,也是一個少見的好人。早在復旦大學讀書時,因家貧買不起車票,每星期從市西的家里出發,長途步行去學校,卻又慷慨地一再把飯菜票支援更貧困的外地同學。我忘不了他坦誠、憂郁、想向一切人傾訴又不愿意傾訴的目光。人越來越瘦,學術論文越發越多。臉色越來越難看,文章越寫越漂亮。論明清時期的經濟、政治、外交乃至倭寇,精彩備至。他經常用寧波話講著自己的寫作計劃,“還有一篇,還有一篇……”像是急著要在歷史上找到身受苦難的病根。陳旭麓教授就曾對我說,王守稼是他最欣賞的中年歷史學家之一。直到去世,王守稼依然是極端繁忙,又極端貧困。他的遺囑非常簡單:懇求同學好友幫忙,讓他年幼的兒子今后能讀上大學。這也許是我們這一代最典型的遺囑。 是的,家住殯儀館很近,明天,再去與守稼告別。 朋友們走了,我還在。不管怎么樣,先得把陳旭麓先生的幾篇文章找出來,好好讀讀,再把我關于龍華的那篇《文化苦旅》寫完。今夜就不寫了,病著,又流了那么多淚,早點睡。 篇后附記 以上這篇匆匆寫于病中的日記或隨筆,被江曾培兄拿到他主編的《小說界》雜志發表了,沒想到競在文化界引起反響,并不知不覺地在一次頗具規模的“上海人一日”征文中獲得首獎。我想這大概是由于評委都是文人,對我筆底流露的某種苦澀味也有一點切身感受的緣故。我在文中提到要在《文化苦旅》中加一篇以龍華為題材的文章,致使不少讀者經常問起,但我一直未能寫出,真是抱歉。 龍華是不好寫的。它長久默默地審視著上海的歷史,而歷史對它本身卻沒有過多的垂愛,就像我上文寫到的兩位歷史學家。是的,龍華就是一位年邁、潦落而昧于自己生平的歷史學家。 至今無法考定龍華寺和龍華塔究竟建于何時,幾種可能性之間的時距競相隔700多年之遙。放達一點,我們可以接受一般傳說中的說法,龍華塔由三國時代的孫權建于公元247年;謹慎一點,考察現存的塔磚和塔基只是公元977年(北宋年間)的遺物。我反正不以嚴謹的歷史科學為專業,向來對一切以實物證據為唯一依憑的主張不以為然,反而懷疑某種傳說和感悟中或許存在著比實物證據更大的真實。傳說有不真實的外貌,但既然能與不同時空間無數傳說者的感悟對應起來,也就有了某種深層真實;實物證據有真實的外貌,但世界萬事行化為各種實物形態的過程實在隱伏著大量的隨機和錯位。靠龍華塔中北宋年間的磚料當然不能確證塔的初建年代,但倘若依據孫權建塔的傳說,那時龍華地區應還是海水漫漫,間或有一些零星漁戶、蘆獲荒灘。也許吧,在一個無法敲實的年代,一位遠行的高僧登岸了,他要去的是建業(今南京)或其他比較著名的地方,先在這海邊茅棚中歇歇腳。漁民由于成天與災難周旋,兇吉難卜,特別容易接受高僧口中善惡報應的布道,于是天長日久,漁會間漸漸有了僧寮,也開始產生了建造比較簡陋的鎮海之塔的可能。我在上文中了!述了唐代詩人皮日休的詩,想以此說明龍華寺和龍華塔在唐代詩人眼中已是一種古跡,但皮日休的詩本身也并不是確證無疑的。拙文被收到一個集子中時資深的責任編輯左泥先生還曾為此詩向我查問,我告訴他,此詩未見諸《皮子文藪》,而見于康熙年間的《上海縣志》,1936年柳亞子等編的《上海研究資料》也有引述。我們姑且相信了吧,相信康熙年間史志編纂者們起碼的負責精神,相信應該有比較著名的詩人到過這個地方并留下聲音。在一定的時候,歷史常常得求助于詩人。歷史在明明暗暗地搭建著過程,把過程中的愁苦和感嘆留給詩人,但正由于此,詩人的感嘆也就成了歷史的旁證。 皮日休曾參加過黃巢起義,但據說龍華正是在這次起義中遭到過不小的破壞,致使他來的時候已一片寥落。大概在皮日休來后又過了100年左右,景象更是不濟了,公元978年,北宋吳越忠懿王錢俶常夜泊海上,風雨驟至,但在朦朧中只見岸邊草莽間有一種奇怪的光在閃耀,而且還隱隱聽到了鐘梵聲,錢俶常忙問這是什么地方,隨從人員告訴他,這是古龍華寺的地基,早成廢墟。錢椒常覺得這天晚上上天對他投下了啟示和期待,立即下令重建,這就是至今塔磚塔基上能找出那個年代印記的原因吧。不管怎么說,從那時開始,龍華塔就像奠基標桿一樣一直挺拔地插上在這塊土地上了。如果要我們站在今天的方位像星象學家一樣來破譯錢俶常那夜看到的奇光和鐘梵,那么不妨說,這種異相所預示的內容要大得多,或許已在預示著多少年后這兒將出現普天之下最密集的人群海潮般的聚合呢。 但是,歷史之神并沒有因為龍華是終將出現的世界級大都市上海的奠基標桿而對它有特殊的估護。誰也不知道它的宿命,只得聽任兵燹、倭寇一次次將它破壞,然后又有一批苦行僧含辛茹苦一次次把它修建。幾大佛教名山一直香煙繚繞地堂皇在那里,而可憐的龍華寺卻歷來沒有受到各代佛(www.lz13.cn)教界的重視,甚至連住持或駐錫龍華寺的著名僧人也幾乎都進不了高僧傳記和佛教史籍,盡管他們經常要承擔募款重修的任務,對佛教事業的貢獻并不比名山僧人少。今天,我們可以勉強從歷朝上海縣志中找見龍華寺眾多住持的名字,但往往什么材料也沒有留下,而如所周知,名字也僅止于法名。 一個又一個,一代接一代,飄然而來,溘然而逝,終于留下了塔寺,留下了鐘梵,留下了衣缽;而對文化學者們來說,則是留下了一個特定方域的遠年標僅,一個長江下游民眾精神皈依的佐證,一個長久的屬于海邊的希望,一個不息地析禱昌盛的記憶。 是無數的歷史寂寞,鑄就了強悍的歷史承傳。在此,存在著一種超越宗教的文化啟悟。孤標獨立的龍華塔只想舐風蘸雨,在悠悠藍天上默然劃過,而不想在《高僧傳》上記下一筆。且把現代的繁盛看成可以對之拈花一笑的Da法會吧,承受過歷史之神詔喻的文化靈魂,最終還要歸于冷清和沉潛。 余秋雨《文化苦旅》 余秋雨散文集_余秋雨作品集 余秋雨經典語錄分頁:123
蝦皮Shopee買觀看人數
最強增加直播人數系統- Facebook灌直播人數 抖音直播人數灌水刷直播觀看流量很穩定- 灌TikTok直播人數包月 買Facebook觀看人數包月買直播人數最穩定- Facebook在線直播人數灌水 抖音衝直播人數包月